当前位置 - 首页 - 战略研究 - 军民融合
战略研究
军民融合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坚持富国和强军相统一,强化统一领导、顶层设计、改革创新和重大项目落实,深化国防科技工业改革,形成军民融合深度发展格局,构建一体化的国家战略体系和能力。这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着眼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着眼国家发展和安全全局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我们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习近平强军思想,深入实施军民融合发展战略,在新的起点上开创军民融合发展新局面,为实现中国梦强军梦提供坚强有力支撑。 [1] 

 

军民融合发展战略

提出时间

2015312

提出人

习近平

    

北京

    

发展战略

    

为实现中国梦强军梦提供坚强有力支撑。

 

目录

1 显著成效

新形势新要求

目标任务

落到实处

发展现状

未来格局

军民关系

消息来源

1显著成效

第一,把军民融合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我们党历来重视推进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协调发展。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把握世情、国情、军情的变化,在国家总体战略中兼顾发展和安全,把军民融合发展确立为兴国之举、强军之策,作出一系列重要论述和重大决策,形成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军民融合发展重大战略思想。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把军民融合发展改革纳入全面深化改革总体布局加以推进,军民融合发展体制改革基本到位。党中央成立中央军民融合发展委员会,强化对军民融合发展的集中统一领导。这些重大创举,开辟了中国特色军民融合发展理论和实践的新境界,促进了国家战略体系和能力新发展。 

第二,战略指导和规划统筹显著加强。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印发《关于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融合发展的意见》,首次从中央层面明确了军民融合发展的重点。国务院、中央军委颁布实施《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融合发展十三五规划》,勾画出十三五时期军民融合发展蓝图。《国防交通法》《军人保险法》等颁布实施,综合性法律立法工作加紧推进。军民融合发展相关财政、税收、金融政策进一步完善,资金保障渠道不断拓展。国家主导、需求牵引、市场运作相统一的融合局面加快形成。

第三,重点领域军民融合深化拓展。基础设施建设统筹力度加大,交通、测绘、信息等领域共建共用取得重要进展。军转民”“民参军步伐加快,军民科技协同创新加速推进,北斗导航系统、国产大型客机C919、华龙一号等研发应用取得重大突破。重大安全领域融合发展全面推进,公共安全和应急能力建设持续加强,海外综合保障能力稳步提升,依托国民教育培养军事人才深入开展。军队保障社会化成效明显,全面停止有偿服务扎实推进。军队出色完成抢险救灾任务,积极参与脱贫攻坚和生态文明建设,军政军民关系进一步巩固发展

第四,区域性军民融合蓬勃发展。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制定推进军民融合发展的具体意见和规划计划,设立各类专项领导小组和专门办事机构,充分挖掘本地区潜力,因地制宜推动国防建设与区域经济融合发展。省军区系统军民融合协调职能得到拓展。军地科技信息交流、科研资源共享不断深化。地方市政对部队基础设施建设保障力度加大。国家军民融合创新示范区创建活动有序开展,一批信息共享、投资融资、孵化转化平台相继建成。

经过5年的共同努力,军民融合发展迈出历史性步伐,取得一批重大理论成果、实践成果、制度成果,逐渐步入提速增效的快车道

 

2新形势新要求

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发展站到了新的历史起点上,为军民融合深度发展提供了历史性机遇,也提出了更高战略要求。

第一,推进军民融合深度发展是支撑国家由大向强的必然选择。历史经验表明,一个国家在走向强盛的过程中,必须正确处理发展和安全的关系,否则就可能出大问题,甚至影响和改变国家前途命运。我国正处在由大向强发展的关键阶段,面临的外部制约、发展阻力、安全压力相互叠加,迫切需要国防实力有一个大的提升;同时,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也需要更好发挥国防建设对经济建设的拉动作用。这就要求我们加快推动军民融合深度发展,统一富国和强军两大目标,统筹发展和安全两件大事,统合经济和国防两种实力,为促进国家发展、保障国家安全提供可靠支撑。

第二,推进军民融合深度发展是赢得国际科技和军事竞争新优势的关键之举。科技兴则国运兴,科技强则军队强。我国近代落后挨打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与历次科技革命失之交臂,导致军力弱、国力弱。随着新一轮世界科技革命、产业革命军事革命加速发展,国家战略竞争力、社会生产力、军队战斗力的耦合关联越来越紧。近一个时期,世界主要国家纷纷加大战略投入,争先发展能够大幅提升军事能力和产业实力的颠覆性技术。我国科技发展既面临赶超跨越的繁重任务,也面临差距拉大的严峻挑战。必须把军民融合作为争取主动、实现超越的战略途径,整合国家科技资源和力量,增强军民协同创新能力,全面推进科技兴军、建设世界科技强国。

第三,推进军民融合深度发展是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内在要求。正确处理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的关系,确保经济社会持续发展和国家长治久安,是国家治理的重大命题。我们要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很重要的是在国家治理层面构建统筹发展和安全的完备制度体系。当前,军民两张皮问题仍然存在,浪费国家资源,影响管理效能。必须适应现代国家治理要求,打破军民二元分离结构,加强跨军地、跨部门、跨领域治理,完善在党领导下统筹管理经济社会发展和国家安全的制度体系,推动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协调发展、平衡发展、兼容发展。

第四,推进军民融合深度发展是建设世界一流军队的重要途径。恩格斯讲,军队的全部组织和作战方式以及与之有关的胜负,取决于物质的即经济的条件。强大的经济实力、科技实力和综合国力是实现党在新时代的强军目标、建设世界一流军队的基本依托。只有同建设海洋强国、航天强国、网络强国、制造强国一体联动,整合一切优质资源、利用一切先进成果,强军事业才能加快发展。从当前情况看,国防和军队建设现有资源供给与强军需求还不相适应,我军传统建设发展模式与全面实现国防和军队现代化要求还不相适应。必须更加注重军民融合,更好把国防和军队建设融入经济社会发展体系,植根于我国日益雄厚的物质技术基础,加紧构建中国特色现代军事力量体系。

3目标任务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军民融合发展委员会第一次和第二次全体会议上,明确了军民融合发展的前进方向和根本要求。中央和国家颁发的意见和规划提出了军民融合发展的战略抓手。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要贯彻这一系列战略决策部署,把军民融合深度发展这篇大文章做实做优。

第一,深入理解军民融合深度发展的目标指向。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形成军民融合深度发展格局,构建一体化的国家战略体系和能力。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就要紧紧围绕这一目标,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贯彻习近平强军思想,坚持党的领导,强化国家主导,注重融合共享,发挥市场作用,深化改革创新,推动军民融合由初步融合向深度融合过渡,进而实现跨越发展,力争到2020年形成全要素、多领域、高效益的军民融合深度发展格局。

军民融合深度发展的最终指向是构建一体化的国家战略体系和能力,就是要实现国家发展和安全兼顾、富国与强军相统一,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融合发展,经济实力和国防实力同步提升,从国家层面形成各领域战略布局一体融合,各方面资源一体整合,政治、经济、军事、科技、外交、文化等力量一体运用的战略态势,增强国家综合实力和战略竞争力,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

第二,紧紧扭住强化顶层设计这个着力重点。破解军民融合发展方面的突出问题,关键是加强集中统一领导,同步推进体制和机制改革、体系和要素融合、制度和标准建设。一是强化战略引领,健全军民融合发展规划计划体系,使国家重大战略规划、重大政策法规充分统合国防和军队建设需求,军队建设发展规划计划全面落实经济社会发展总体部署。二是完善体制机制,深化军民融合发展体制改革,统筹推进具有四梁八柱性质的重大改革事项,构建组织管理体系、工作运行体系、政策制度体系。三是加强法治建设,加快军民融合综合性法律立法进程,推进相关法律法规立改废释工作,提高军民融合发展的法治化水平。四是推动标准融合,构建军民通用标准化体系,解决好新时代车同轨书同文问题。

第三,扎实推动军民融合深度发展的重点任务。军民融合是一个系统工程,必须以聚焦重点领域带动整体水平的提升。要推进基础建设军民一体,统筹军民一体化的国家科技基础、工业基础、人才基础和基础设施建设,实现国家一份投入、多份产出。推进国防军工军民结合,推动军工行业与制造业深度融合,构建中国特色先进国防科技工业体系。推进科技创新军民协同,加快建立军民融合创新体系,推动科技成果双向转移转化。推进关键领域军民共建,军地合力建设海洋强国、航天强国、网络强国。推进人力资源军民共用,培养高素质新型军事人才和经济社会发展急需特殊人才。推进社会服务军民共享,做好双拥和优抚安置工作,军队和武警部队全面停止有偿服务。推进公共安全军民统筹,提高应急应战一体化建设水平和能力。推进对外合作军民互补,构建海外综合保障体系,加快形成军政企协同、国内外互动的维护海外利益格局

友情链接: